我是選煤公司袁大灘選煤廠的一條運輸皮帶,人們親切地叫我“小運”。
曾經(jīng),我在長長的運輸廊道中不知疲倦地運轉(zhuǎn),每天將上萬噸煤炭承載運輸至下一環(huán)節(jié),那份工作讓我感到充實與自豪。但偶爾也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“小插曲”,我被鋒利的矸石邊角剮蹭過,原煤中有時還夾雜著鐵器、錨桿等雜物。幾年下來,我的身上布滿縱橫交錯的紋路,身軀被磨得越來越薄,疲憊感如影隨形,工作效率也大不如前。
最終,“帶病”的我無法勝任這份工作,無奈“下崗”了。
我以為自己的使命就此終結(jié),只能在廠區(qū)的角落躺著被遺忘。幸運的是,我在這里遇到了一群熱情且富有責任感和創(chuàng)造力的職工,他們的巧手妙招將讓我煥發(fā)“新生”。
記得有一天,庫管帶著幾個人來到我面前,仔細打量著我。
“這段磨損不太嚴重,我們機修班要了!”
“最好的都被你們機修班挑走了可不行,后面這一段我們生產(chǎn)班要了!”
“你們慢慢挑,把好的都弄走,剩下的歸我,我們標化班向來是來者不拒?!?/span>
他們爭先恐后的討論聲,讓我心里重新燃了希望。
就這樣,我被送到一個特別的車間,開啟了“變形之旅”。我看到師傅們拿著直角尺、卷尺、刀具在我身上比畫著,在“咔嚓咔嚓”的聲音中,他們對我劃線、切割、分揀、分類……
我被裁剪成不同的形狀。
其中一部分的我,被分段切割成四五十米長的短皮帶,用鐵絲扎好放在了一邊。聽機修班長說,我在手選皮帶和煤泥皮帶上有“用武之地”,那里雖負重較大但距離不長,這些長度和大小正合適。
還有一部分的我,被加工成了耐磨地墊,鋪設(shè)在選煤廠的一些通道和工作區(qū)域。每當工人或設(shè)備從我身上走過,我都能穩(wěn)穩(wěn)承托,物盡其用。
另外一部分的我,被制作成了設(shè)備的防護套,緊緊地包裹在那些容易受損的設(shè)備部件上,抵御外界的碰撞和摩擦。
我還被改造成了特殊的緩沖材料,裝配在脫泥篩下溜槽,減少煤炭與其他物體之間的碰撞沖擊,降低煤炭的損耗。
我本以為他們會把磨損比較嚴重這部分扔掉。沒想到標化班物盡其用,把我?guī)У骄S修場地,經(jīng)過十幾次切割后,形成了規(guī)格不一的許多小方塊、小長條,有的被用在配電室當絕緣層,有的裝在篩子出料口當擋煤簾,還有的被用在電纜溝井蓋蓋板上。
就這樣,我擁有了新的生命,實現(xiàn)了從運輸主力到多樣化角色的華麗轉(zhuǎn)變,重新找到了自身存在的價值,我為此深感自豪。
這次重生之旅,讓我認識到了挖掘廢舊資源利用價值的意義所在。如今,再次上崗的我,充滿了力量和使命感,在選煤廠的各個角落延續(xù)著自己的價值。我相信,會有更多像我一樣的“幸運兒”被重新發(fā)掘,讓每一份資源都能在不同的崗位上發(fā)光發(fā)熱,為選煤廠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注入新的活力。(孫二軍)